選擇背景顏色︰ 選擇字號︰

掌家小閨女(下) 第四十三章 殿前奏對

作者︰寧馨類別︰言情小說

日升月落,冬日的大雪一場接著一場,眼見就要進十月中旬,家家戶戶的農田里,麥種已經蓋著雪白的被子開始蒙頭大睡。

自回來後,楊誠和王君軒在家里歇了七八日,史先生那里早派了老僕來催問何時動身去皇都,雖然這次史先生不能隨行,但對兩位得意門生殿試這樣的大事卻是心心念念,生怕他們耽擱了前程。

即便再不舍,楊誠和王君軒也不得不再次出門上路。

這次楊家眾人倒沒有先前那般不舍惦記,一來誰也不知王君軒的身世有變,二來楊誠已經是舉人了,即便殿試表現不佳,眼前的富貴也跑不掉,這次皇都之行就權當去閑逛了,得了大造化更好,不得也沒什麼。

這般想著,眾人都一臉輕松,唯有楊柳兒知道一些內情,強忍著心里的忐忑不安,幫忙拾掇行李。

先前縫好的羽絨被子、羽絨棉襖、坎肩、長衫、大氅,甚至里衣都帶上,還有鹿皮靴子、兔毛手套,大有把兄長和心上人包成冬瓜的架勢。

蜂窩煤和爐子也是必帶之物,還有各種干糧、壇肉、小咸菜,通通交代給隨車的謝暉和家安。謝暉是個聰明的,又在家里養了大半年,如今終于能跟著主子出門,而且去的還是皇都,他歡喜得覺都睡不著了。

車隊又再次上路了,楊家人送到村口,楊柳兒借口進城看嫂子,又同車賴了一個時辰,最後還是到了不得不分離的時候。

王君軒顧不得師兄在場,伸手把楊柳兒抱在懷里,兩人都沒有說話,良久才分開。

楊柳兒笑得燦爛,朗聲說道︰「連大哥,我等你回來娶我。榮華富貴就是錦上添花,沒有也罷,只求你平安無事。」

「好!」

城門外,馬車一輛接著一輛,轂轆轂轆冒雪向著遠方行去了,不到片刻就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里。

楊柳兒有那麼一瞬間心里空的厲害,她想說,不要去皇都了,姓連也好,姓王也罷,只要兩人都平安無事,家長里短,活到老就好。但這話最終一個字都沒說出來,她不能那麼自私,對于男人來說,有些東西是必須承擔的……

「小姐,咱們趕緊進城吧。」春分上前替自家小姐拍去肩頭的雪花,小聲勸道︰「二少爺他們很快就回來了。」

別過王君軒他們後,楊柳兒顯得意興闌珊,做什麼都沒了興致,說道︰「不去城里,直接回家吧。」

春分也不敢再勸,趕緊雇了輛馬車,打馬回家。

雪下的越發大了,山路又難行,楊柳兒主僕兩個足足比往日多花了半個時辰才到村口。

那車夫多得了十文的賞錢,連連道謝,直說踫到善心的貴人了。

村里有出門走動的老婆子,遠遠見到楊柳兒主僕,趕緊迎了上來,討好笑道︰「小姐,您這是進城看大少夫人了吧?這麼冷的天,可是受苦了。」

楊柳兒認出這是桃花的舅母,就笑道︰「王嬸子這是去哪里走動了?雪下的正大呢,路上都沒什麼人。」

那老婆子听見楊柳兒喚自己嬸子,樂得眉開眼笑,連道不敢,末了卻是道︰「小姐是矜貴人,可不好凍著。我們這些苦哈哈,皮厚不怕冷,方才還有一個貨郎來村里轉悠呢。」

聞言,楊柳兒心頭一動,假作不經意的笑問︰「沒想到這時候還有貨郎過來呢,他都賣些什麼?早上四嬸托我買繡花針,我不小心忘記了。這貨郎若是還在,可就太好了!」

「哎呀。」王嬸子一拍大腿,後悔道︰「那貨郎走了,早知道就多留他一會了。」說完,她生怕楊柳兒怪她,又道︰「不過我看他挑的擔子不大,上邊都是些糖片子和小零嘴,沒見到針頭線腦。這也是個傻的,賣吃食在城里不是比咱們這村子容易?」

楊柳兒笑著點頭,心里卻是更警覺。她想了想就道︰「嬸子若是順路,一會幫我去里正大伯家走一趟吧。就說我阿爹怕雪大,山上的野牲口下來禍害村子,想請他張羅些人手繞村巡邏呢。」

「真的?那可是大事,我這就去!」王嬸子听了心里也在盤算著,楊家富庶又大方,作為主家挑頭要村人巡邏,就算沒有工錢,每日也少不得供上兩頓飯,到時候把自家小子塞進去混日子,家里也省了糧食了,她越想越歡喜,扭頭就跑去里正家。

楊柳兒主僕回到大院,楊山正好閑不下來,抓了一柄大掃帚打掃院子里的殘雪,父女倆站在一處把方才之事說了一遍。楊山不是吝嗇的人,糧倉又裝得滿滿,不差村人吃那一兩袋麥子。先前听小女兒說要防備山上的野獸下來禍害牲畜,還有些不以為然,但後來又听說村子富庶,小心外人眼紅起壞心,他立刻爽快應了下來,畢竟有鐘家那事在前,他可是不願再吃苦頭了。

因此等到里正趕來,楊山便出面商量巡邏事宜,楊柳兒也就不再費心,春分生怕她閑下來又胡思亂想,趕緊抱了帳本放到炕桌上,笑道︰「小姐,魏掌櫃送來的帳冊都放兩日了,你趕緊算一算啊。奴婢看魏掌櫃回來的時候可是歡喜著呢,怕是煤球的生意又賺了不少銀子。」

冬雪正好送熱茶進來,聞言就湊熱鬧道︰「小姐快看看吧,若是當真發財了,過年時也賞我和阿姊做套新衣裙。」

楊柳兒早月兌了斗篷,這會正抱著雕花鏤空的黃銅手爐暖手,听到這話就打趣道︰「好啊,要是發財就給你們做新衣裙,若是賠錢了,就賣了你們頂帳!」

「不要啊小姐,奴婢死活就賴在楊家了,你把招財進寶賣了吧。它們太能吃了,一個頂奴婢倆!」听著冬雪怪模怪樣的抱怨,讓楊柳兒和春分都是笑起來。

楊柳兒喝了杯熱茶,也覺得自己不能頹廢,于是打起精神開始撥算盤、查帳本,結果這一算還真算的眉開眼笑。

托老天爺的福,今年冬日特別冷,大雪一場接著一場。農家人有玉米秸稈和豆秸,還有山上砍下的樹枝,所以也沒什麼感覺,倒是城里人忍耐不住,往日里三五文就能買一捆的柴禾,如今直接漲到十文還沒處買,這時楊家囤積了幾個月的蜂窩煤,還有鐵匠鋪子打造的幾千只蜂窩煤爐子就成了大救星。

二兩銀子一只爐子,兩文錢一塊蜂窩煤,一日里,連取暖帶做飯燒水,有個十幾文就足夠了。最主要的就是方便又省事,不需要人守在旁邊添柴禾,只要在晚上添幾塊蜂窩煤,就能暖和一宿,等到早起時把煤灰掏出來往外邊路上一灑,走路還省得摔跤了,如此一舉數得,楊家的生意怎麼會不紅火?

由于銷路好,魏春忙得恨不得能長出三頭六臂,先前那些囤貨早就賣光了,于是他又抓緊時間在各個縣城就地找鐵匠鋪子打蜂窩煤爐子,拓蜂窩煤球,他這會也顧不上泄不泄密了,想著左右都是一錘子買賣,明年肯定有人跟風,今年就卯足力氣賺一筆吧。

蜂窩煤爐子一只賺大半利潤,煤球幾乎是沒有成本,楊柳兒看著算盤珠子上的數字,難得覺得有些心虛,這錢實在來的太容易了……

「冬雪,過年給你做兩套新衣裙。」

冬雪正趁姊姊沒看見時,偷偷往嘴里塞了一塊點心,突然听到自家小姐喚她還嚇了一跳,轉而卻是歡喜拍手,「太好了,過年有新衣衫穿了。」

春分猜到自家小姐許是賺了銀錢,心里也是歡喜,先狠狠瞪了小妹一眼,可還沒等她開口,程大娘和程大妮就抱了孩子進來了,隱約听見新衣兩字就笑道︰「咦,冬雪怎麼知道我們給你們小姐送新衣衫來了?」

見到來人,楊柳兒趕緊讓這娘倆上炕暖和著,又把裹得跟肉球一樣白胖的小弟抱在懷里逗弄,這才說道︰「我們在開玩笑呢。」

程大娘也不在意,笑咪咪的說起楊柳兒的及笄禮。

說起來,大宇的女子到了十五歲都要辦個及笄禮,同親朋們表明成人之意,家里也可以張羅親事了。

這原本該是母親的職責,但陳氏去的早,陳老太太年紀大又離的遠,楊山無奈之下就把這事托給了程大娘。好在,農家禮節本就不繁瑣,楊誠又在外趕考,便準備了兩套新衣和首飾,再宴請親朋吃頓酒席就罷了。

至于楊柳兒,她整顆心都跟著飛去皇都了,自然更是不在意。

到了行及笄禮這日,楊志夫婦抱著剛滿月的小丫頭,還有大著肚子的楊杏兒一同坐馬車回來,倒是陳老太太帶著陳家舅舅和舅母早到了。

而史先生夫婦身為貴客,被楊山親自接了過來,史夫人指點著楊柳兒簡單行了禮、換了衣裙,又把頭上兩個花苞打散,綰成發髻,插上金釵就算禮成了。

眾人分了男女落坐吃酒席,說不到幾句話,話題又被拐到皇都趕考的楊誠和王君軒身上,人人都是惦記不已。

史先生嘴里說著話安慰眾人,手下的酒杯卻是頻頻端起,最後竟把自己灌醉了,散席後被人扶上馬車,馬車不停,一路回城去了。

楊杏兒在家里留了兩晚,最後放心不體剛剛好一些的公爹,也跟著大哥、嫂子上了馬車,返回縣城。

楊家再次回歸寧靜,楊柳兒日復一日的忙碌,得了空閑就坐在窗邊發呆,惹得春分跟冬雪絞盡腦汁的想辦法逗小姐歡心。招財、進寶倒是因此享福了,不但被允許進屋玩耍,還得了兩件棉馬甲,一紅一綠,穿在身上很是可愛。

不說楊柳兒如何思念惦記,只說楊誠和王君軒一行人緊趕慢趕的,終于在大考前到了皇都,照舊住在了連家別院。

連老爺子听了連東的報信,高懸了幾個月的心終于落了地,忍不住罵道︰「臭小子,就是讓人不省心。」

「二少爺看著性情倔強了些,但心里很有成算呢。」武伯在一旁勸著,末了低聲問道︰「那事是不是該動手了。」

連老爺子點點頭,「去吧,該打點的時候不要心疼銀子。宮里那位雖然愛錢,但只要應了就會把事情辦得滴水不漏。」

「是,老爺子放心。」武伯躬身應了就下去安排,連東則安靜地站在門口,好似方才那些話半個字也沒听見一樣。

連老爺子掃了他一眼,滿意的打開手里的信封,結果這一看卻是驚喜道︰「這臭小子,真是好運氣!如此……大事可成啊!」

「連東,回去告訴那臭小子,安心備考,其余之事我自有安排。」

「是,老爺子。」連東應了,躬身退出書房。

這一年來,皇上龍體欠安,時不時就要招御醫進宮,大宇皇都因而蕭條了很多。當然高門大戶之內照舊是夜夜笙歌,但城外落花河畔卻是難得安靜。但好在皇上隆恩,加開了恩科,天南海北的才子們再次齊聚皇都。

但凡文人墨客出沒之地,怎麼可能沒有美人美酒,于是落花河畔連同城內的酒樓、茶館都重新熱鬧起來。

許是吸取了去年凍倒無數學子的教訓,今年的貢院明顯提前修葺過了,就是炭火都備得很充足。一眾學子們都做好了抗寒的準備,有人甚至帶了一張虎皮趕考,見狀卻也長長舒了一口氣。

三日兩夜彈指而過,考官們又批閱了整整五日,一百名舉人老爺再次新鮮出爐。有去年折戟沉沙,今年終于如願以償的,也有鋒芒畢露的考場新秀,加上先前的一百名「幸運兒」,這一日皇宮內院的承德殿里就擺滿了案幾。

正殿一百,東西偏殿各五十,所有舉子都忐忑地等待九五之尊開口點考題,當堂揮灑他們的滿月復才華。

緊鄰承德殿的陽明堂里,身形瘦弱但難得神色不錯的皇上,正同一眾文武重臣們說笑,听到太監總管來稟報舉子們全都就坐,皇上就開口道︰「眾位愛卿,今年的考題可有好提議?」

眾人都是朝堂上混跡多年的老油條,這時候怎麼可能不開眼的奪了皇上的鋒頭,于是都推拒道︰「陛下為國選才,臣等聆听聖訓。」

這話讓皇上滿意的直點頭,垂頭沉思半晌,眼角掃到桌角上擺著的一把黃金長頸壺就皺了眉頭。這把壺是三皇子前不久進獻上來的,只看雕花紋飾就知道是在西疆之外淘換來的。

這令皇上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曾經重創大宇元氣的那一戰,當下皇上就有了主意,抬筆在準備好的宣紙上寫了幾個字。

太監總管趕緊吹干墨汁,末了小心卷起,親自捧著送去了承德殿。沒有人注意到,當太監總管路過連老爺子的面前時,竟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。連老爺子嘴角輕輕翹起,低頭重新研究起皇宮的茶葉為何這麼好喝的問題。

皇上親書的考題被監考官高聲誦讀之後就供在大殿中間,無數小太監穿梭在案幾間遞送草紙。有的舉子抓耳撓腮,有的愁眉苦臉,有的奮筆疾書,有的更是臉色煞白、兩眼無神。

王君軒抬頭望向旁邊同樣看過來的楊誠,兩人眼里都是三分驚喜七分坦然,末了齊齊低頭提筆沾墨……

今日是個難得的好天氣,太陽高高掛在正空照著皚皚白雪,很有幾分雪趣。皇上同一干文武大臣說說朝政、說說市井雜事,氣氛倒也很是愉悅。

一個時辰很快就過去了,三位考官帶著幾個小太監抬著裝滿考卷的箱子從殿外走進來。

其中一個小太監不知是不是第一次見到龍顏,雙腿一軟就倒了下來,連帶著手里的箱子也傾斜掉出了幾份試卷。

見自己闖了禍,那小太監立刻跪倒,哆嗦著磕頭求饒,一眾文武群臣都是低頭喝茶,裝作沒有看到。

倒是太監總管趕緊上前,喝斥著攆了那小太監出去,末了捧著那幾份掉出來的試卷笑道︰「皇上,這幾個舉子許是日夜盼著您朱筆御批啊。這不,試卷都急不可耐的自己從箱子里跑出來了!」

他這話說的有趣,又解了自己馭下不嚴的尷尬,惹得皇上笑著對他道︰「你這老奴,嘴巴太甜!是不是早起到御膳房偷吃蜂蜜了?」

太監總管趕緊做了吃驚模樣,應道︰「皇上如何知道?奴才喝了足足一罐子野蜂蜜呢。」

皇上听了這話笑得更厲害了,文武百官見機又湊趣幾句,這事就遮掩了過去,而那幾份掉落出來的試卷也當先擺在皇上面前。

皇上饒有興趣的挨個打開通讀,不曾想眉頭卻是微微皺了起來,看得底下偷偷盤算的官員們都在心里打鼓。好在,看到最後兩份試卷時,皇上終于換了臉色,甚至隱隱有些興奮之意,閱畢即大聲贊道︰「好,這兩篇文章實在是好。一個踏實嚴謹,一個銳意進取。」

說話間,他又隨手打開簡單糊在一起的卷頭,露出里面的名字和州府,更是驚訝的道︰「甘隴那處偏僻之地,居然出了兩個好人才!」

聞言,太監總管就笑咪咪的上前湊趣,「這也是托了皇上洪福,偏僻之地出英才,實乃大宇國運昌隆之兆啊!」

「好,好一個國運昌隆!」皇上被這記馬屁拍的是心情大好,文武百官趕緊跪地磕頭高呼,哄得皇帝更是大笑不已,于是大手一揮,「宣這兩個舉子進來問話。」

太監總管立時高聲沖著殿外喊道︰「宣甘隴楊誠,甘隴連毅進殿面聖!」

小太監一層層把話傳了出去,楊誠和王君軒很快就在一眾舉子的艷羨中進了陽明堂。兩人跪地三叩九拜,听的一句「平身」後這才起身,半垂頭站在大殿正中。

皇上仔細打量兩人,只見都是俊秀男兒,一著藍衣,銳氣天成;一著石青,穩重儒雅,心下難免就又添了幾分喜愛。開口問話也溫和許多,「朕方才見你們二人的文章,不但文筆華麗,難得的是言之有物。可是平日常與商賈走動,听說過西域之事?」

楊誠同王君軒偷偷對視一眼,楊誠當先行禮答話,「回皇上,學生同連師弟皆在甘沛書院讀書,師從同一先生。初夏之時有感于先生教導,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所以結伴西行四個月,大半個月前剛剛趕回,正巧皇上出此試題,學生兩人才僥悻過關。」

王君軒隨後也是行禮,附和道︰「全賴皇上洪福。」

听到這話,所有文武百官都忍不住靶嘆這兩個舉子的好運氣。

皇上卻難得是個明理之人,點頭贊道︰「西行之人想必不少,但能如同你們二人一般,把西疆風俗民生看在眼里的卻是不多。」說罷,他掃了楊誠一眼,又問道︰「楊誠,你在文章里曾寫「換種試種」一事,仔細給朕說說!」

「是,陛下。」楊誠趕緊應下,心里飛速斟酌一番,這才溫聲道︰「回皇上,學生的娘親過世得早,家境貧寒,學生有一麼妹,雖自小身體虛弱但很是聰慧明理,曾在街市賣水供學生讀書。所以學生待麼妹很是疼愛。西行之時,本來捎帶了一些絲綢瓷器等物,也盤算著賺取薄禮,幫忙家計。可是到了西疆之外,踫巧遇到紅發番人的海船擱淺,一時起了惻隱之心,就把貨物都換給了那些紅發番人。

「紅發番人的船上帶了一種番邦的物種,同咱們大宇百姓常吃的土豆很像,但蒸煮之後味道甘甜,學生想起麼妹嘴饞,就討了兩筐。後來回到家里,麼妹卻說她在一本破舊的海外異志上看到過這洋土豆,其實它名字叫番薯,畝產能達到七八百斤,而且不挑地,種植也不算難。學生同連師弟商量過後,來皇都的時候就一同把番薯帶了過來,想著把此物獻給陛下,這才有了換種試種的說法。學生魯莽,還請陛下恕罪!」

皇上同文武群臣听見楊誠初始幾句,還覺得很好笑,心想這楊誠雖然才高、運氣也好,可到底出自偏僻之地,聖前奏對居然還有閑心提及亡母和幼妹,可听著听著卻慢慢被他們兄妹的情義感動了,千辛萬苦趕去西域,尚且不忘給小妹帶些新奇吃食,這份疼愛之情,別說是皇家,就是高門大戶都不見得能遇到一個,但這些盡皆比不上最後一句,那句「畝產七八百斤」簡直是石破天驚!